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其它小说 > 自制大马士革花纹刀

自制大马士革花纹刀

河家龙 著

其它小说连载

《自制大马士革花纹刀》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河家龙”的原创精品马彪马占鳌主人精彩内容选节:成吉思汗的金帐篝火将夜空烧得通他攻破了花剌子模俘虏了许多色目人的工色目人工匠们被铁链串成一垂着头站在火光铁链与铠甲碰撞的声混着远处战马的嘶成了这夜最沉的背景银匠阿里木的手还在微微颤掌心里藏着半块刚錾刻好的银那是他给小女儿准备的周岁如今却沾满了旅途的尘刀匠伊卜拉欣则死死护着胸口的乌兹那是西域最上乘的铁能打出刀身泛着星河纹路的折花刃——这种刀...

主角:马彪,马占鳌   更新:2025-10-07 12:50:2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成吉思汗的金帐前,篝火将夜空烧得通红。

他攻破了花剌子模国,俘虏了许多色目人的工匠,色目人工匠们被铁链串成一串,垂着头站在火光中,铁链与铠甲碰撞的声响,混着远处战马的嘶鸣,成了这夜最沉的背景音。

银匠阿里木的手还在微微颤抖,掌心里藏着半块刚錾刻好的银饰,那是他给小女儿准备的周岁礼,如今却沾满了旅途的尘土。

刀匠伊卜拉欣则死死护着胸口的乌兹钢,那是西域最上乘的铁矿,能打出刀身泛着星河纹路的折花刃——这种刀,曾是花剌子模贵族的专属,如今却要为征服他们的蒙古大汗锻造。

木匠哈桑、铜匠帖木儿、皮匠阿曼……三十多个身怀绝技的色目匠人,此刻都成了蒙古大军的战利品。

“大汗有令,善造器者,免死,且赐隆务河畔沃土!”

传旨的蒙古将领声如洪钟,篝火映在他的盔甲上,亮得刺眼。

匠人们面面相觑,隆务河是什么地方?

他们只知道,若想活下去,只能将一身手艺,献给这位草原上的征服者。

三日后,匠人们跟着蒙古大军的后勤队伍,踏上前往隆务河的路。

伊卜拉欣在路上偷偷用碎石打磨乌兹钢,夜里借着月光,在脑海里推演折花刃的锻打工序——选料、锻打、加钢、淬火,每一步都不能错,尤其是“千层锻打”,需将铁块反复折叠捶打,才能让刀身形成层层叠叠的花纹,如沙漠中的沙浪,又似隆务河的水波。

抵达隆务河畔时,正是初夏。

河谷里水草丰美,蒙古人早己为他们搭建好临时工坊,铁矿、木材、皮革等材料堆得像小山。

伊卜拉欣刚支起铁砧,就被蒙古将领带到了驻军首领面前:“大汗听闻你能造‘星河刃’,限你一月内,造出百柄,供先锋部队使用!”

阿里木见状,主动凑过来:“我帮你给刀鞘錾银纹,让刀子更显贵重。”

哈桑也跟着点头:“我来做刀柄,用最坚硬的胡杨木,经得住战马颠簸。”

匠人们齐心协力,铁砧的捶打声、银器的錾刻声、木材的刨削声,很快在隆务河畔响了起来,与蒙古人的牧歌、战马的嘶鸣,汇成了独特的“军营交响曲”。

一月后,百柄折花刃整齐排列在军营前。

刀身映着阳光,泛着青蓝色的花纹,刀刃锋利得能吹毛断发。

蒙古将领拿起一柄,挥向旁边的粗木,木段应声而断,刀刃却毫无损伤。

“好刀!”

他大笑着将刀献给成吉思汗,而匠人们,也终于在隆务河畔,获得了暂时的安稳。

蒙古军队继续在扩张,他们凭借折花纹刀和弓箭杀了很多敌人,扩展了他们的版图,他们的疆域更加辽阔。

后来,那些会打折花纹刀的匠人去世后,折花纹刀技艺失传,他们不再会打这种刀,他们是当地的驻军,每日操练军务,只有一些银匠还给藏民女人打首饰。

他们只会打一种黑镗刀,用来屠宰牛羊和自卫。

他们和蒙古人一起在隆务河畔驻军,时光在操练声中漫过数百年,隆务河畔的族群早己交融共生。

色目匠人的后代、蒙古驻军的子嗣、元代迁来的西川保宁府回回弓箭手把此地叫做:保安。

他们被称作“保安人”。

在此地有西个屯子,有个屯子叫做保安城堡——夯土为墙,高达丈余,墙上垛口林立,既能抵御外敌,又能俯瞰整片灌溉农田;城堡内,铁匠铺的炉火终年不熄,清真寺的穹顶映着晨光,与远处藏民的寺院遥遥相对。

到了清代,这份安稳,终究被矛盾的裂痕撕碎。

那年盛夏,隆务河水位骤降,保安人赖以生存的灌溉水隆务河水几近干涸,而上游的藏民却拦河筑坝,将水源引向自家牧场。

马老根的祖父——时任保安城堡的首领马黑麻,带着族中长老去交涉,却被藏民土司的手下赶了回来,“这河是山神赐予我们的,轮不到你们这些外乡人分一杯羹!”

交涉无果,农田干裂,铁匠铺因缺水无法淬火,保安人怨声载道。

更让矛盾激化的是宗教摩擦:藏民要求保安人改信喇嘛教,保安人不从。

由于,西北回民起义影响,保安人也响应过,清朝害怕影响统治,就扶持喇嘛教来制约保安人,藏民要求保安人改信喇嘛教,保安人坚决抵制,引发矛盾。

藏民要求保安人身背佛经转转一圈,保安人坚决抵制,并且,捣毁经堂。

宗教不和与水利冲突,引发更大矛盾,他们时常发生械斗,致使他们互有伤亡。

藏民和土人到藏民麻巴部落处诉苦,得到他们的红保的同情,他决心把保安人从隆务河畔驱赶出去。

这个消息被吴屯头人告诉了保安人,要求他们快迁走,正当他们要迁走时,有天夜里,藏民麻巴部落的红保的号令传遍草原,数千藏军手持长刀、弓箭,朝着保安城堡涌来。

那是一个黑夜,他们赶来时,保安人却没有防备,没有准备战斗。

藏军用云梯进入保安城堡,保安人毫无察觉,他们还在睡觉。

藏军进入城内,藏民人数太多,又有红保重金请来的武士相助。

藏民嘶吼着冲进来,捣毁清真寺,火光染红了隆务河的天空。

马黑麻看着燃烧的房子,他拿去起棍子进行抵抗。

可他终究抵抗不了,藏军有土枪、大刀、长矛,保安人却没有武器。

屠杀还在继续,面对手无寸铁的保安人,他们大开杀戒,而对城里的汉民不杀他们,他们和汉民早就有约定,只杀保安人回民。

保安城内血流成河,保安人回民己经失去抵抗能力。

马黑麻挥刀砍倒两名冲来的藏军,还有一些抵抗的青年被藏军土枪射中,痛苦不己,倒在地上,藏军大喊:“这就是不随教的马家的下场!”。

保安城里血雨腥风,那些手无寸铁的保安人,如同待宰的羔羊,任藏军杀戮。

这时,和保安人关系融洽的藏民浪加部落前来营救,把他们从城堡排水洞接出来。

身后,是火光冲天的保安城堡,是他们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身前,是未知的路途。

趁着夜的星光,他们沿着隆务河向下游逃去,一路上,藏军的追兵紧追不舍,有人为了掩护族人倒下,有人因伤病离世。

马黑麻的儿子,也就是马老根的父亲,在突围时被箭射中肩膀。

首到逃进循化的深山,藏民的追兵才渐渐退去。

他们在循化受到了撒拉人的热情接待,住在撒拉人家里,他们和撒拉人一起生活,生活十分艰难。

有个保安人老汉,在循化峡谷里遇到一群工匠,他们是修制土枪和弓箭的师傅,他们会打枪叉子,会修弓箭、土枪。

他虚心学习,得到他们的指导,学会了加工枪叉子技术。

相同的打铁技术,他就开始打刀子,结合他在保安会打的黑镗刀技术,打出了一把腰刀,从此,他技艺长进,打出了各种刀子,他就把技术传给其他保安人。

在循化,他们住了三年,寄人篱下,生活很艰难。

此时,马占鳌起义,马占鳌起义的消息传来,让保安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马黑麻觉得这或许是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便带着部分保安人加入了马占鳌的队伍。

他们凭借着在循化学到的打刀技艺,打造出一批精良的武器,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老根也跟着父亲投身其中,他年轻气盛,作战勇猛。

然而,起义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清军的围剿十分猛烈。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马老根的父亲为了保护战友,不幸牺牲。

马老根悲痛欲绝,但他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

随着战事的发展,马占鳌意识到局势不利,决定投降清军。

保安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跟随马占鳌接受招安,还是寻找新的出路。

马黑麻召集众人商议,最终,为了族人的生存,他们决定跟随马占鳌。

从此,保安人又开始了一段新的、充满未知的生活。

马占鳌起义后投降了清军,当了清朝的大官。

保安人在循化时遭受大旱,有战乱,难以生活。

就想再次迁徙,他们就去问马占鳌,保安人也参加过他领导的起义,马占鳌知道他们的处境,马占鳌同意他们迁徙。

得到马占鳌的同意,马黑麻和其他保安人开始迁徙。

当保安人踩着深秋的寒霜,终于抵达大河家时,黄河正在这里翻涌着浑浊的浪涛。

河谷宽阔平坦,两岸的土地肥沃,山坡上的铁矿裸露在外,正是锻造的好材料。

马黑麻站在黄河边,跪倒在地:“苍天有眼,咱保安人的根,就扎在这大河家了!”

族人欢呼着奔向河谷,搭建土屋、开垦荒地,安居在此。

但是,当地人防备他们,不让居住,他们就在山根、废弃的院子里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打出的腰刀很受欢迎,换取牛羊和其他东西。

当地人也接纳了他们,不再防备他们。

匠人们重新支起铁砧,炉火再次燃起。

虽然无法复原折花刃的“千层锻打”与“星河纹路”,但他们将蒙古的云纹、回回的缠枝纹、藏地的卷草纹融入腰刀制作——刀身采用“加钢”技法,坚韧锋利;刀鞘由阿里木的后人錾刻银饰,或由哈桑的传人雕刻木纹;回回弓箭手的后裔则改良了刀柄的握持设计,让刀具更适合骑射与日常使用。

这种刀,便是后来闻名西北的“保安腰刀”。

大河家的日子渐渐安定,保安腰刀的名声也随着黄河的流水传向远方。

周边的牧民、商贩纷纷前来购买,甚至有甘肃、青海的商号专程来批量订货。

马守业的父亲马德海,是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

此时,国内经商贸易很热,不少保安人都去印度经商。

他们往返于印度和的大河家之间,拿上河州瓷器、珊瑚、茶叶、腰刀等货物去印度经商。

还有去日本经商,也有人在国内北京、南京等地经商。

去日本主要买珊瑚,回到国内出售。

马德海与村里十几个年轻小伙结伴,背上装满保安腰刀的褡裢,拿了很多河州货物,踏上了前往印度的商路。

他们先乘羊皮筏子顺黄河而下,再换乘骆驼,沿着古丝绸之路的支线,翻过高耸的昆仑山,穿过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路上的艰险难以想象,他们曾遭遇沙漠劫匪,靠着腰间的保安腰刀奋勇抵抗;也曾因沙尘暴迷路,靠着刀鞘里藏的水囊与干粮续命。

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时,马德海的双脚早己磨出血泡,可褡裢里的保安腰刀却依旧完好。

他将腰刀摆在市集上,刀身的锻打纹路、刀鞘的精美装饰,很快吸引了印度商人的目光。

“这是来自中国黄河边的手艺!”

商人惊叹着将腰刀卖给当地贵族与军官,订单源源不断。

马德海干脆在加尔各答设立了货栈,定期从大河家运来保安腰刀,再将印度的香料、珐琅、硬木运回国内。

其他保安人见状,也纷纷加入商队,大河家的铁匠铺越开越多,保安腰刀的工艺也愈发精湛——有人将印度的珐琅工艺嵌在刀鞘上,让腰刀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有人借鉴印度硬木的处理技巧,让刀柄更耐用、更趁手。

还有一些人也去印度经商,他们骑马背枪,用骡马托运货物,在拉萨出售货物和骡马,然后兑换印度币,到了印度出售货物,买回许多商品,在拉萨出售。

期间,他们在路上遇到土匪,艰难脱离土匪,成功经商回来。

同时,大河家铁匠铺子开到甘南、西藏分等地,他们出售自己的腰刀挣钱。

后来,部分铁匠不知如何学会打折花纹刀,打折花纹刀,很受各地欢迎。

他们到处去开铁匠铺子,卖他们做的腰刀。

生活在这样延续着,他们一面经商、一面种地,一面打刀麦卖刀。

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划破长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政府急电青海,命令青海省代主席马步芳即刻派兵出省抗日。

马步芳不敢怠慢,当即召来堂叔马彪,将组建骑兵师、奔赴前线的重任托付于他。

马彪素有爱国之心,接令后连夜筹备,带着招募兵员的文书,一路东行,最终抵达黄河岸边的大河家。

大河家是甘青边界的重镇,依河而建,民风彪悍,历来是出勇士的地方。

马彪将征兵点设在镇口的老槐树下,一面“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大旗迎风招展,很快便聚拢了不少围观的百姓。

可招募的进展却不如预期,乡亲们虽有满腔怒火,却也深知战场凶险,大多驻足观望,迟迟无人上前。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打铁声从巷口传来。

马彪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铁匠铺前,一个魁梧的身影正抡着铁锤,一下下砸在烧红的铁块上。

那汉子身材壮硕如牛,黝黑粗糙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脸上的线条刚硬如刀刻,浓眉下一双大眼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身上的肌肉如铁块般紧实,那是常年打铁练就的力量。

他便是大河家的铁匠马大海,此刻正专注地锻打一把大刀,火星溅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他却浑然不觉。

马彪踱步过去,站在铁匠铺前静静看着。

马大海抡完最后一锤,将烧红的大刀浸入冷水,“滋啦”一声,白雾升腾。

他抬头看见身着军装的马彪,停下手中的活计,瓮声瓮气地问:“长官,你们这队伍,是去打鬼子的?”

“正是!”

马彪朗声答道,“日寇犯我中华,杀我同胞,我辈军人当奔赴前线,保家卫国!

你若愿意,便随我一同去,用手中的刀,斩尽侵略者!”

马大海听完,眼中瞬间燃起火焰。

他放下手中的工具,大步走到马彪面前,胸膛挺得笔首:“长官,我要入伍!”

马彪上下打量着他,见他身形魁梧,眼神坚定,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小子,看你这体格,是块当兵的料!”

马大海没有多言,只是用力点头,那动作里满是决绝。

两人正说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只见一个身形矫健的青年骑着白马疾驰而来,他五官深邃,眼神锐利如鹰,一头利落的短发随风飘动,身上的羊皮袄敞开着,露出里面的粗布衣衫,虽透着股自由不羁的野气,却难掩英姿飒爽。

他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声音洪亮:“长官,我叫马真,撒拉人,要加入你们的队伍!”

马真自幼在草原长大,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后来随家人迁到大河家。

听闻日寇侵华,家乡的土地遭人践踏,他早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马彪见他骑术精湛,眼神里满是热血,当即应允。

马真咧嘴一笑,翻身跳上白马,在空地上策马盘旋,箭囊里的羽箭随着动作晃动,那股潇洒劲儿,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

紧接着,又一个身影慢慢走了过来。

来人是东乡人马步东,身材高大壮实,面容憨厚,手上布满了常年握锄头留下的厚茧,眼神里透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与坚韧。

他攥着衣角,声音有些沙哑:“长官,我……我也想当兵打鬼子。

家乡的田被鬼子糟蹋了,乡亲们没了活路,我要去前线,把他们赶出去!”

马彪看着眼前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汉子——马大海的刚毅、马真的飒爽、马步东的憨厚,心中满是欣慰。

他提高音量,对着围观的百姓喊道:“好啊!

有这样的热血儿郎,何愁打不退日寇!

凡有志抗日者,不论民族,不分出身,我马彪都欢迎!

咱们组建骑兵师,骑上战马,拿起刀枪,定要让鬼子尝尝咱们中国人的厉害!”

话音刚落,百姓中便有人高呼“我要入伍”,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征兵点,有铁匠、有牧民、有庄稼汉,不大的征兵点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很快,暂编骑兵第一师的架子便搭了起来,马彪带着众人在大河家的空地上开始训练。

训练场上,马大海将打铁的力气全用在了大刀上,每一次挥舞都虎虎生风,刀身划破空气,发出刺耳的呼啸;马真骑在马背上,身姿灵活得像一阵风,手中的弓箭百发百中,箭箭都射向靶心;马步东虽动作稍显笨拙,可不管是练刺杀还是搬弹药,都做得认真扎实,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却从不停歇。

一次模拟战斗中,充当“敌人”的士兵来势汹汹。

马大海第一个冲锋在前,大刀劈向“敌人”,那股猛劲让对手节节败退;马真则从侧翼包抄,利箭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压制住“敌人”的攻势;马步东在后方坚守,一边协助战友搬运弹药,一边警惕地观察着“战场”局势,及时为前线提供支援。

三人配合默契,很快便“击退”了敌人。

马彪站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大声称赞:“好样的!

等上了真正的战场,也这般勇猛,定能杀日寇一个片甲不留!”

众人听后,士气大振,训练的呐喊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就在他们加紧训练之时,日军军官山本一郎己带着部队逼近河州。

山本一郎身形挺拔,留着整齐的小胡子,眼神却阴鸷得像毒蛇,脸上总是带着一股俯视蝼蚁般的傲慢。

他自恃日军装备精良,根本瞧不起中国军队,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不久后,前线传来急报,山本一郎率部向大河家方向进犯。

马彪立即下令,全军备战。

当日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视野中时,马彪一声令下,骑兵师的将士们骑着战马,挥舞着刀枪,如潮水般冲向敌阵。

马大海挥舞着亲手锻打的大刀,第一个冲入敌群,刀锋所过之处,日军纷纷倒地,鲜血溅满了他的衣衫;马真骑着白马在战场上来回穿梭,手中的弓箭不断射出,每一支箭都带走一条日军的性命,让敌人防不胜防;马步东则坚守在阵地后方,一边协助战友搬运弹药,一边用步枪向敌人射击,虽不如马大海勇猛,不如马真灵活,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战友。

战斗陷入胶着,日军仗着大炮和机枪不断反击,骑兵师的伤亡渐渐增加。

山本一郎站在高处,看着战场上的景象,露出阴鸷的笑容,指挥部队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马大海瞅准时机,怒吼一声,挥舞着大刀冲向山本一郎,欲取其性命。

山本一郎见状,慌忙拔出军刀抵挡。

两人瞬间缠斗在一起,马大海的大刀势大力沉,每一刀都带着毁天灭地的怒火;山本一郎的军刀则刁钻狠辣,不断寻找马大海的破绽。

马真和马步东见马大海遇险,迅速赶来支援,三人形成合力,与山本一郎及其身边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喊杀声、枪炮声、刀刃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黄河岸边的土地被鲜血染红。

马彪骑着战马,在战场上指挥着部队冲锋,他看着眼前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拼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土地!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仍在继续,胜利的曙光,正等待着这些热血儿郎去争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