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其它小说 > 梁祝哪个版本比较好

梁祝哪个版本比较好

栐乐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由祝英台祝公远担任主角的其它小书名:《梁祝哪个版本比较好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刚发动第三次北伐的东晋权臣桓温把持朝野心勃为了进一步专准备废黜当时的皇帝司马改立司马昱(晋简文帝);北方十六国前秦宰相王猛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发动灭亡前燕的战而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一对父女正在闹脾祝公远看着女扮男装念了三年跟梁山伯私定终身后回家的祝英气呼呼问道:“那个姓梁的到底哪点好了?”祝英台自豪地说:“样样...

主角:祝英台,祝公远   更新:2025-10-01 00:30:5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刚发动第三次北伐的东晋权臣桓温把持朝政,野心勃勃,为了进一步专权,准备废黜当时的皇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晋简文帝);北方十六国中,前秦宰相王猛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发动灭亡前燕的战争。

而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一对父女正在闹脾气。

祝公远看着女扮男装念了三年书,跟梁山伯私定终身后回家的祝英台,气呼呼问道:“那个姓梁的到底哪点好了?”

祝英台自豪地说:“样样都好,无一处不好。”

祝公远面露不满:“反正我不会答应的,他再来我就收拾他。”

祝英台柔声道:“我跟他同生共死,阿翁你要收拾他,女儿也不敢求情,到时候如果打他二十板子,女儿也受二十板就是了。”

祝公远气得原地旋转:“书院人那么多,你怎么偏偏挑一个出身最差的喜欢?

我知道了,一定是他使了什么阴谋诡计。”

祝英台反驳:“没有,就算有什么也是阳谋,一些以退为进啦,投其所好啦,他肯为我花心思就好。

女儿从小被父母和夫子教导,喜欢的都是最好的,念书念《庄子》,人就是喜欢梁山伯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祝公远对一旁的薛管家道:“本来我筹划着让王郎入赘,现在不管了,你让媒人把十里八乡的俊俏郎君的画像都找来,我不信没有一个比不上那个梁山伯。”

祝英台摇头:“阿翁还是别做无用功,梁哥哥容貌昳丽只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内在。”

祝公远:“没关系,看看又不怎么样,反正他现在不在,我不跟九妹吵,找媒人去了。”

然后宛如胜利的公鸡一样走掉了,薛管家跟着他离开,祝英台看阿翁那种胜券在握的姿态,也就随他去了。

尼山书院的课堂上,周夫子给学生讲李密的《陈情表》:“有种说法,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说明了《陈情表》是表达孝道的经典文章,当然,读之而堕泪是夸张,是说文章至情至性,能触动人内心深处。

作者李密,字令伯,所以他写的《陈情表》也称为《李令伯陈情表》,陈是指陈述,情指情况,陈情就是我要把相关情况说给你听。

向君主说明情况的文体称为表,章以谢恩,奏以弹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李密当过蜀汉后主刘禅尚书郎,口才了得,曾经多次担任过外交官出使东吴,在吴国君臣之间谈笑风生。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西年(公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率军入川,蜀汉政权灭亡。

邓艾派人请李密出来做主簿,因为当时蜀中刚刚平定,需要任用归降的官员来安抚人心,李密拒绝了邓艾的邀请。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正式篡夺曹魏的江山改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

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晋武帝又想起了李密,想请一个蜀地的名士充当太子府的属官,所以下诏让李密为太子洗马,这是东宫的侍从官,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官职。

李密时年44岁,不想出来做官,因为当时时局依然混乱,司马氏的政权来路极其不正,篡位过程开始于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成功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为子孙后代的篡位奠下了基石。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与曹爽双方势力僵持不下,于是让蒋济给曹爽写信,蒋济以个人名誉担保,只要曹爽放弃抵抗,就一定能够保全身家。

但曹爽投降了以后,司马懿仍将曹爽诛灭三族。

司马懿死后,司马炎把皇帝曹奂都给杀死了,还把替他杀皇帝的人也给杀了。

曹丕虽然篡汉,他也没有杀死汉朝的皇帝,司马氏政权开了不好的头,后世子孙的昏庸无能,导致整个国家走向衰败分裂,皇族内部又爆发了八王之乱,严重的消耗了国家的国力,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的趁火打劫,使华夏民族经历了几乎亡国灭种的五胡乱华之痛。

对内它大力推行氏族门阀统治,使下层百姓彻底失去了上升的空间,豢养了一大批只会清谈玄学的士族。

而且,它最引以为傲的功绩——统一华夏,也只不过持续了不到三十年。

这样的王朝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皇位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陈密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文章一开篇介绍了自己的幼年情况,我命不好,半岁丧父,西岁舅舅让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弱小,亲自抚养。

我经常生病身体太弱,九岁走路都还不利落,宗族人少,门衰祚薄。

很晚才有小孩,家里来客人连个开门迎客的小孩都没有,即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我每天孤身站在院子里,只有孤零零的身体和影子随着光线变化,互相安慰。

祖母刘氏长年患病,卧床不起,我煎药照顾老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新朝雅政,我享有两次礼遇,被推荐为官,但是祖母不能没有我在床前侍奉,谢谢您婉拒了。

没想到陛下亲自下诏任命我这种出身低微之人,就算臣死也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

我想留下给祖母尽孝,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报告官吏又不给批准,我夹在忠孝之间进退两难,狼狈不堪。

李密坚持不去洛阳任职,就会被解读为注重名节看不起司马氏政权,是很危险的。

但李密说晋朝和大汉朝一样注重孝道,这番言论取悦了晋武帝。

接下来进一步放低身段,我作为亡国之臣,得到陛下如此重用,岂会犹豫不决不去任职?

只是因为祖母年纪96岁,多病垂危,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由之前的狼狈犹豫递进到确实不能远离。

我的辛酸苦楚,地方官吏,天上神明都能见证,愿陛下能怜悯我的一片诚心,批准我在家奉养祖母的愿望。

《陈情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围绕孝字展开论述,叙述自己的真实情况,拒绝皇帝的任命并让皇帝接受他的诉求。

李密这篇表文,对新王朝持肯定态度,陈述的情况确实让人感动,提出以孝治天下的重要命题,切中晋朝命门,所以最后晋武帝同意了他的要求。”

下课了,梁山伯跟周夫子讨论:“关于孝道,魏武帝曹操征求人才时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

建安七子中孔融,他专喜和曹操捣乱。

曹操见他屡屡反对自己,后来借故把他杀了。”

周夫子点点头:“当权者将孝道的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梁山伯:“学生觉得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

周夫子:“然也。”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