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香花书馆!手机版

香花书馆 > 其它小说 > 半生岁月未得闲

半生岁月未得闲

黑不啦叽的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半生岁月未得闲》是网络作者“黑不啦叽的”创作的其它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周维安王详情概述: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下周维安在清理办公室抽屉翻出了两张大红的结婚第一照片上的他戴着副笨拙的眼身旁的梁晓丽扎着马青春逼两人都努力抿着想压住那份属于1995年的羞涩与憧第二是2005他与李静并排坐他己发福了脸上是得体的微李静温婉地靠向像一幅标准夫妻合他把两本证件并排放在桌午后的阳光斜照进给它们镀上一层不真实的金三十年岁两张薄纸...

主角:周维安,王海   更新:2025-09-29 16:12:3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下午,周维安在清理办公室抽屉时,翻出了两张大红的结婚证。

第一本,照片上的他戴着副笨拙的眼镜,身旁的梁晓丽扎着马尾,青春逼人,两人都努力抿着嘴,想压住那份属于1995年的羞涩与憧憬。

第二本,是2005年,他与李静并排坐着,他己发福了些,脸上是得体的微笑,李静温婉地靠向他,像一幅标准夫妻合影。

他把两本证件并排放在桌上,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给它们镀上一层不真实的金边。

三十年岁月,两张薄纸。

电话突然响起,是大女儿婷婷,语气带着她惯有的、对他这个父亲的微词:“爸,萌萌的毕业典礼你到底来不来?

别又说单位走不开。”

他望着那两本结婚证,喉咙有些发干。

半个世纪的人生里,他总是在扮演各种角色:梁晓丽的丈夫,李静的丈夫,婷婷的父亲,萌萌的父亲。

他努力维系着每一种关系,像走钢丝的人,生怕一阵风来,就失去平衡。

而此刻,听着电话那头女儿的抱怨,他忽然清晰地意识到:所有这些身份,都即将被“退休老头”这个称呼覆盖。

他为之奔波、焦虑、喜悦、疲惫的半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锁进了这两个褪色的红本子里。

半生过去了。

他好像终于成了时间的富翁,却不知该消费些什么。

一九九二年的夏天,风里裹挟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躁动。

报纸上,“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墨迹未干,南方传来的消息像蒲公英的种子,飘进北方这座保守的工业之城,在每一个年轻的心房里搔刮。

大学校园的布告栏前,人头攒动,分配工作的名单用毛笔誊写在大红纸上,墨迹淋漓,仿佛决定着每个人命运的走向。

周维安挤在人群中,汗珠从额角滑下。

他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名字间搜寻,最终定格在“省机械工业研究所”那一栏后面,跟着自己的名字。

他轻轻吁了口气,心里那块自父亲病重后就一首悬着的石头,暂时落了地。

这是个好单位——体面、稳定,意味着城镇户口、粮票和一份虽不丰厚但按月发放的工资。

对许多人来说,这己是梦寐以求的归宿。

“省机械研究所?

行啊维安,以后就是国家干部了!”

一只大手重重拍在他背上,是睡在他上铺的张大军。

大军嗓门洪亮,带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哪像我,分到这破纺织厂,能有什么出息?”

周维安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了笑,没说话。

他了解大军,这抱怨里七分是真实,三分却是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果然,大军搂住他的肩膀,把他从人群里带出来,走到一棵枝叶蓊郁的槐树下,压低声音说:“维安,别去那什么研究所了!

跟我一起,去南边!

我表哥在深圳,说那边遍地是机会,随便干干都比在这守一辈子图纸强!”

周维安沉默着。

他不是没动过心。

南下闯荡的浪潮,像一首遥远的进行曲,鼓点敲打在每一个年轻人的胸膛上。

但他不能。

他是家里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妹妹。

父亲是区里老机修厂的工人,去年工伤后一首病休在家,那点微薄的工资勉强维持着家用和父亲的药费。

母亲是家庭妇女,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这个大学生身上。

“安稳”,是这个家庭对他最大、也是唯一的期望。

他肩上的担子,不容许他去做任何冒险的梦。

“我……算了。”

周维安的声音有些干涩,“研究所,挺好。

稳定。”

“稳定?”

大军几乎要跳起来,“稳定就是穷死!

饿不死也富不了!

你看这满大街,以后都是钱的时代!

咱们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就为了出人头地?

窝在那老气横秋的地方,你能有什么出息?”

周维安的目光越过校园的红墙,仿佛能看到母亲殷切的眼神和父亲咳嗽时佝偻的背影。

他何尝不想出人头地,但他更怕那未知的风险带来的灭顶之灾。

他的性格里,承袭了父亲那种工人式的谨慎和对“单位”这座靠山的依赖。

“大军,人跟人不一样。”

他最终只是喃喃地说,“你家底厚,输得起。

我……我得先把家撑起来。”

几天后,周维安拿着简单的行李,按着地址找到了省机械工业研究所。

那是一片由围墙圈起来的大院,几栋苏式风格的楼房爬满了青藤,庄重而陈旧。

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传达室的老头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了他的介绍信,才挥挥手让他进去。

大院里的时光仿佛是凝固的。

树荫下,几个老师傅穿着蓝色的确良工装,端着印有“先进生产工作者”字样的搪瓷缸,不紧不慢地聊着天。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一种属于文件柜的陈腐气味。

这里的一切,都与院墙外那个越来越喧闹的世界隔着一层无形的膜。

他被领到第三研究室。

室主任老钱,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老工程师,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了他一番,简单问了几句家庭情况,听到他父亲也是老工人时,目光似乎柔和了一瞬。

“嗯,工人家庭出身,好。

能吃苦。”

老钱点点头,指着一张靠窗、漆面剥落的绿色绘图桌,“以后你就在这儿。

所里任务重,规矩也多。

年轻人,要沉下心来,把基本功打扎实。”

他递给周维安一沓泛黄的图纸,是某种老式机床的传动部件。

“先把这些,用最新的国家标准重新绘制一遍。

线条、标注,都要严格按照手册来。

这是基础,也是根本。”

周维安坐下来,抚摸着冰凉的丁字尺和三角板。

窗外,那株半枯的石榴树在微风里轻轻晃动。

他的人生,似乎就要在这一笔一划的规矩里,缓缓铺开。

而此刻,他并不知道,好友张大军己经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奔向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他们的人生,从这一刻起,真正走向了岔路的两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